世界是谁的?
杨绛先生去世后,很多人都在引用她的语录:“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壮阔,到最后才发现,人生最曼妙的风景,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。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,到最后才知道,世界是自己的,与他人毫无关系。”6月份高三学生毕业时,曾看到有老师在给学生题写赠言时引了这段话。前些天,在学校教职工例会上,也听到领导在说这段话。
杨绛先生是一位智慧的长者,因为她认为“世界太吵,听从内心的呼唤就好”,才这么说的。老师题赠这段话,可能意在教导学生做一个内心淡定从容的人吧,重点在前一句。领导说这段话,意思是说我们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是在为自己做,重点在后一句。
“人生最曼妙的风景,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”,说得真好,可是,即使是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的人,又有几个能达到这种境界呢?更不要说是一个高中刚毕业的年轻人了。“世界是自己的,与他人毫无关系”,这肯定是得道高人的感悟,对于芸芸众生,世界真的不是自己的。
多年前看过知名作家毕淑敏的名篇《我很重要》,她说,面对无法承载的亲情,面对相濡以沫的同道,面对工作和事业,任何个体都是很重要的。这也正好说明,所谓个体的世界更多的是属于父母及兄姐弟妹的,是属于朋友和同道的,是属于单位或社会的。
单位领导会不时说到“木桶理论”,我们自己也都明白,每个人仅只是单位这个“桶”上的一块木板,任谁也都会警醒自己,千万别做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。做一块尽可能长的木板,更多的是因为那个“桶”,不只是因为自己的内心。
我们一直期盼外界的认可,因为早就知道,世界是别人的,与自己关系不大。
2016.09.28于陋室
评论